导读:Gartner最新发布了2025年WMS魔力象限报告揭示了市场格局的变化,以及技术创新如何重塑整个行业。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一权威报告的关键洞察,帮助供应链领导者理解当前WMS市场动态,并为未来的技术投资决策提供战略指导。
尽管宏观经济环境充满挑战,2024年WMS市场规模已突破30亿美元,预测未来五年将保持两位数增长率。这种增长并非均衡分布,大部分收入增长来自现有客户的扩展部署、从本地部署向SaaS模式转型带来的定价结构变化,以及传统用户迁移至新一代产品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新客户获取速度已较往年有所放缓,原因在于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让企业对运营相关支出管控更为严格。
Gartner的魔力象限框架将WMS供应商分为四个象限:领导者、挑战者、远见者和特定市场参与者。这种分类反映了供应商在执行能力和愿景完整性两个维度上的相对优势。2014年,市场主要由JDA Software和Manhattan Associates两家领导者主导,ERP巨头SAP和Oracle借助一体化解决方案勉强挤入。到2025年,领导者阵营已扩展为六家主要供应商:Manhattan Associates、Blue Yonder(收购JDA)、Infios(原Körber)、Infor、Oracle和SAP。
Manhattan Associates的战略演变值得关注。Gartner 2025年报告所述:"Manhattan继续有机地构建其产品并发展业务,有助于保持一致性,其最近一次收购是在2014年,这与大多数通过收购发展的竞争对手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内生式增长战略确保了产品的一致性和技术融合,使其能够提供真正统一的供应链执行平台。
与此同时,Blue Yonder(原JDA)通过一系列战略收购扩展了其供应链执行功能,包括2023年收购Doddle加强退货管理能力,以及2024年收购flexis AG和One Network增强其端到端供应链生态系统愿景。虽然这种收购驱动的战略带来了更广泛的功能覆盖,但也带来了技术整合的挑战,这对客户和供应商以及其端到端供应链平台愿景都是挑战。"
行业的竞争焦点也从基础功能差异转向更广泛的价值主张。如今,成本降低、机器人技术支持、用户体验、适应性和云服务能力成为客户评估的核心标准。系统架构的灵活性和集成能力、实施速度和总体拥有成本正变得与功能丰富度同等重要。
这种市场重构反映了一个定位的转变:WMS正从后台运营工具转变为供应链战略支柱。领先供应商不再仅仅销售软件,而是提供数字化转型伙伴关系。如今,选择WMS供应商实际上是选择长期战略合作伙伴,这一决策将影响企业未来数年的供应链能力和竞争优势。
Gartner报告显示,魔力象限中的多数供应商,正积极开发各种形式的AI应用,尤其是生成式AI(GenAI)和视觉AI。这些技术从简单的优化算法已经演进到更复杂的应用场景:智能机器人提供实时操作指导和交互、计算机视觉系统实现自动质检、预测分析优化库存和劳动力分配。
Reply是这一领域的领先创新者,其GaliLEA多智能体AI平台作为LEA Reply数字平台第二代版本的一部分,不仅改善了响应时间和数据检索,还增强了仓库操作人员和管理者的决策能力。该公司的路线图包括进一步部署其Warehouse Orchestrator,以更好地应用GenAI、规划和优化、边缘自动化以及各种现场技术。
云部署已成为WMS市场的主导趋势,超过80%的新客户在经济条件合理的情况下选择云解决方案。然而,由于现有的大量本地部署基础,当前市场中仅35%的WMS部署完成了云迁移,其中约12%是真正的多租户云模式。这种转变并非没有挑战:对于大型和复杂的环境,行业尚未形成事实标准云部署的定价模式,长期(10至15年)成本对许多买家来说似乎过高。
系统架构的演进是另一个关键趋势。Manhattan Associates脱颖而出,成为唯一重写其主要WMS为微服务、多租户云架构的主要供应商,这一转型早在五年前就已完成。这种架构支持持续升级和多租户云环境中的可扩展性,为组合性和对其他支持技术的利用提供了更大潜力。同样,Reply也采用了微服务架构和云优先战略,而大多数其他供应商仍在向这个目标迈进,有些甚至完全放弃了这一方向。
随着技术创新步伐加快,行业领导者必须开发新技能组合,平衡技术投资与实际业务需求,同时保持足够的灵活性以应对未来供应链的不确定性。
供应链执行融合在2014年被Gartner描述为"物流管理中最重要的趋势之一",指的是"需要更好地协调和同步跨功能执行域的执行流程"。然而,当时"只有少数WMS供应商今天能够获得真正的SCE融合"。
到2025年,领先供应商已经将SCE融合从理论转化为实践。Manhattan Associates建立了统一平台,将WMS、分布式订单管理、全渠道、TMS和现在的供应链规划都构建在共同代码库和多租户云系统架构上。Blue Yonder通过收购扩展其能力,形成端到端供应链生态系统,而Oracle利用其PaaS层和丰富API实现应用程序融合。
WMS市场的并购、投资和重组趋势在过去三年中不断加速,2024年和2025年初仍在继续。值得注意的并购包括Blue Yonder收购Doddle和One Network、EPG收购byways、Generix Group收购Keyneo,以及Körber完成管理重组并更名为Infios。这些战略举措反映了供应商向构建端到端供应链平台转变的愿景,但也给客户带来了过渡期的不确定性。
在制定WMS产品战略时,应考虑Gartner的仓库复杂度分层模型,该模型将仓库运营分为五个级别,从最基本的1级到高度复杂和自动化的5级。全球大多数仓库运营为3级或以下,这些环境不需要最先进的功能。这创造了明确的市场分层:一个高端WMS市场,其中功能/特性和性能至关重要,成本不是最高优先级;以及另一个更广泛的市场,其中易用性、可靠性、"足够好"的功能和较低拥有成本占主导地位。
在行业特定需求方面,某些供应商展现出独特优势。Tecsys在医疗保健领域表现突出,其解决方案专为符合严格的监管要求和特殊追踪需求而设计。2024年,该公司发布了药品短缺数据管理功能,帮助优先处理任务并在需要时识别替代品。Vinculum则在新兴市场电子商务领域占据优势,其与80多个市场平台、200多个电商和第三方物流的强大集成框架特别适合快速发展的亚洲市场。
自动化与机器人集成已从边缘功能演变为核心能力。2014年的报告仅提及"自动物料处理设备接口",而不是主要焦点。到2025年,几乎所有领先供应商都在开发专门的机器人集成和编排功能。
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集成是WMS厂商的另一个重点发展领域。除了WMS供应商扩展其原生能力和伙伴支持外,物料处理设备(MHE)自动化供应商如Dematic、KNAPP和Mecalux也在继续发展其WMS能力。Dematic从单纯的MHE供应商转型为综合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战略目标是重构、对齐并整合其各种WMS、WCS和优化产品。
Infios(原Körber)提出机器人即服务(RaaS)的商业模式,并持续发展其WCS产品,使其WMS客户无需直接与机器人供应商集成即可快速部署自动化解决方案。Synergy的SnapControl同样提供集成、工作优先级和分配能力,以更好地协调人员、设备和机器人之间的任务。这些创新直接响应了劳动力短缺问题,帮助企业从现有员工获取更高生产力。
到2030年,WMS将在智能供应链中占据核心位置,但其角色将进一步演变。随着生成式AI继续发展,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对话式和自主WMS,能够预测需求模式、自动调整资源分配并优化跨网络库存。物联网与边缘计算将实现近实时库存可见性,而数字孪生技术将优化仓库设计和运营。
WMS竞争的核心将从功能完整性转向生态系统整合能力,从技术深度转向业务价值实现。正如过去十年所展示的,WMS市场将继续重新定义自身,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和技术可能性。对企业而言,选择能够支持这一未来愿景的合作伙伴将是确保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4个低碳奖项丨2025 LOG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案例申报开启!
1278 阅读顺丰再出手,领投无人车公司「白犀牛」
1021 阅读外贸出口转内销商家在抖音电商成交3.6亿元
973 阅读5000种汽车配件丝滑入仓,菜鸟海外仓推出汽配出海解决方案
863 阅读鸣鸣很忙VS三只松鼠 ,谁的供应链更抗打?
742 阅读Wildberries开启中东卖家供货渠道
666 阅读总投资280亿!内蒙古光伏项目将投产
595 阅读顺丰与南京公交推出'同城快递线'
628 阅读厦门至英国首条定期货运航线正式开通
595 阅读2025年4月电商物流指数为111.1点
587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