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拣货方式的新思路,为什么讲“新”,因为小编转了很多仓库都没有见过,当然可能有些企业已经再用小编不知道而已。所以,小编自己给它命名为火车模式拣货。为什么叫“火车模式”,是因为要对应“汽车模式”。两者区别就是车厢数量。汽车就是一车一个车厢,而火车是一车多个车厢。
先讲讲目前行业的人工拣货方式,都是一个人拉着一个车去拣货,偶尔存在车子装不下,会再拉一个车子装,两个车子会放到一块,同时告诉下一个环节的人这个是装不下放2个车。另外虽然人工拣货都是一个人一个车子,车子还是会分2类:一个是总拣的车子,一个是边拣边分的车子。系统逻辑:
总拣的车:1个人=1个拣货单=1个车
边拣边分的车:1个人=1个拣货单(=n个订单)=1个车(=n个小筐)
今天要介绍的火车模式拣货,单据逻辑大概是这样:1个人=n个拣货单=n个车;实际就是把边拣边分逻辑换个方式应用,从订单维度提升到拣货单维度;同时n=2成立概率大,因为大于等于3的时候车子就很长了不好控制。
日常我们拣货车的动力方向一般两种拉和推,拉式速度更快,推的更慢。小编自己拣货喜欢拉式快些,有种快走的节奏;但是在现场大部分人还是喜欢推,因为大家更喜欢正常行走速度拣货。而火车模式拣货第1个成立条件就是车子要拉式,只要两车相连推很难正常行走,且车子能做成相连的,大家可以在京东淘宝搜索磁力片小车玩具,就可以知道如何相连。
第2个条件就是人要拉得动;大家第一反应可能觉得拉不动。如何衡量是否拉得动,小编专门重温了下中学时代的物理知识。做了下计算大家可以按照自身业务进行判断。
结论:一车40kg货物+自重10kg,车的摩擦力f =μN=0.02*(50*9.81)=9.81N(相当于提1kg的货物);2车则相当提2kg的货物大部分人能做到,而且车不是一直拉得是断断续续拉。
1. 摩擦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f =μN ,式中的μ叫动摩擦因数,也叫滑动摩擦系数,它只跟材料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注意跟接触面积无关N为正压力。
2. 正压力是由物体的重力作用引起的压力,它受物体的质量大小、重力加速度以及物体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影响。当物体静止或匀速水平运动时,正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重力= 质量 × 重力加速度(常数:9.81 N/kg)
3. 滑动摩擦系数按照0.02(不同轮胎和不同地面这个系数会有些变化)
4. 蓝色拣货车自重一般在10kg左右;拣货单重量估算平均一单1.3kg,一车30单才40kg。
5. 人一般提4公斤的东西会觉得很重。根据人体力学原理,提重物时会对肌肉、骨骼和关节施加压力,从而感觉到重。男性在搬运时,不要超过自己体重的40%;女性则不应超过自己体重的24%。(这条来源网上,体感上好像是对的)
第3个条件就是拣货人员意愿问题,以前拉1个车现在为什么要拉2个车。解决意愿问题目前主流做法就是计件或者计行。选择权给拣货人员,想多拉点货物多提成那就选择2个车。一般人还是会选择多拉,拉得动要能多挣为什么不多拉(不愿意的大概原因就是挣钱只是短暂,未来拉2车的钱跟现在拉1车的钱是一样)。
第4个条件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这个模式是否成立,人车都解决了,货呢?是否有足够的货物让我们使用2个车来同时拣货。而且为什么不用1个车来解决,即拣货车做大。这个主要考虑不影响下一个环节配货效率,因为全流程中一般配货才是效率短板,大车之后配货难度会更大。
如何判断这个模式是否成立,2个简单的判断方式:
①你的拣货人员和拣货通道比,比如小编见过40来个拣货员/10个通道,则平均下来每个通道内有4个人。这种情况下两个拣货人员拣相同的通道概率就很大,通道重叠度就很高。就可以适用一个人拣2车,减少共同通道的路径。
②拣货人员拣一车遇到同事数量,就是你拿一个单子拣,过程每个通道都会碰到好几个同事,一个同事能碰好几次,那也说明大家的拣货通道重叠度高。
小编去过很多仓库,大部分还是在第4个条件上不满足,有些第4个能满足。条件1/2/3都是仓储运营能改变的,就是第4是根据订单来决定的。可能这个就是这个模式少见的原因吧。
今天分享到这,关于这个火车模式拣货,大家如果有真实案例,欢迎私信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