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结论:国家邮政局与上市公司快递业务量的统计口径差异以及春节错期的影响是造成行业与公司1月增速差异的主要原因。
1)我们认为国家邮政局业务量统计按照揽件量统计,而A股快递企业按照派件完成量统计。
首先,邮政行业统计系统的快递业务量是是由已经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的快递企业,在各地市级邮政统计系统中上报汇总(我们认为有可能在基层统计过程中数据存在一定偏差)。
关于统计口径,国家邮政局统计的前10大快递业务量城市排名中,我们发现金华(义乌)排名第二,而义乌作为全国小商品之都,集聚了大量卖家(阿里研究院公布的2017中国淘宝村及淘宝镇名单显示,全国超过2100个淘宝村中义乌占113个,是全国最大的淘宝村集群),义乌的快递业务量主要以发件为主,因此我们认为邮政局的快递业务量统计口径为揽收量。
对于A股快递上市公司,根据各家公告披露,“收入确认按照快递业务服务完成的时点进行确认”,意味着其业务量统计口径是按照派件完成量统计,与邮局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
2)邮局与上市公司业务量统计口径的差异会导致在春节这样的特殊时点二者增速出现比较大的偏差。考虑到19年春节较早(2.4-2.10,18年春节在2.15-2.21),对于加盟制快递企业,今年基层网点在1月25日左右(春节前10天)基本停止揽件,而实际派件仍在进行。对于统计揽件量的行业数据来说,1月25日以后的业务量急剧下滑,行业同比的增速明显放缓(去年1月数据不受春节影响)。对于统计派件量的上市快递企业,因为派件未停止,其所受春假放假影响相对较小。
假设行业统计口径与上市快递企业一致,均采用派件量,目前揽件与派件完成的时间差为56.84小时(约2.37天,数据来自国家邮政局2018年快递服务时限准时率测试结果),我们测算行业1月派件量口径的同比增速为21.9%(重新测算的行业业务量为:45.2+1.46*2.37=48.66亿件,1.46亿为日均业务量,同比为48.66/39.9-1=21.9%),与上市快递企业增速相比相对合理。后期仍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剔除春节扰动的1-2月合计or19Q1整体业务量增速表现。
关税245%时代自救指南:华强北极限交付、比亚迪出海、京东2000亿支持出口转内销、云途加收报关费、燕文预收关税保证金……
1474 阅读带你深度解析3种供应链库存控制策略:VOI、VMI、JMI,你都了解吗?
1194 阅读京东物流酒水仓正式运营
1034 阅读送外卖和送快递,物流兄弟怎么选?
970 阅读顺丰控股等成立供应链管理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
905 阅读骨灰级物流人分享的库存品位分析
912 阅读快运网点蜕变:做云仓、盈利大增、冲刺亿元营收
904 阅读三大空运巨头宣布推出全球货运联合业务
812 阅读普洛斯中国发布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新经济引擎 高质量发展
834 阅读中国电商海外“破圈”,菜鸟海外仓“绿通”助力跨境商家突破第二增长曲线
739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