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大家有没有这样一个感觉,关于“无人配送”的话题热度持续攀升,一系列消息让这一领域备受关注。
先是,在资本“寒冬”期下,九识智能去年完成了两轮亿元美元级的大额融资,市场吸引力巨大。截至去年11月,九识智能已将超千台无人城配车投入运营,覆盖全国130多个城市,累计送单量突破1亿单,增长势头迅猛。
紧接着,新石器无人车也传来捷报,前几天宣布完成10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创下无人配送车领域的融资新纪录。今年,新石器无人车累计斩获超2万辆客户订单,并计划在2025年成为全球首家交付和管理万台以上L4级别车队的无人驾驶公司。
与此同时,在快递无人机领域,尽管航权限制和商业转化等问题始终充满了争议,但这并未阻挡其发展的步伐。日前,顺丰旗下的丰翼科技正式启动了全国首个空地协同的“丰翼宝安低空智慧物流运营中心”。这个被外界称为“顺丰新一代物流枢纽”的运营中心,将传统成熟的快递处理方式和无人机、无人车等新型运输工具结合在一起,共同运作,大大提升了配送速度。如果这一模式在深圳的样板打通了,未来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助力顺丰在商业化基础上实现规模化的进一步突破。
如此一系列的动态,也让圈内人开始讨论:无人配送全面商业化的春天是不是要来了?答案或许见仁见智,但要判断春天是否真正来临,还需从技术应用的空间与潜力、能否为物流企业创造实际价值,以及是否能在企业核心指标上发挥关键作用等维度深入思考。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无人”送快递常常被视作一种“炫技”手段。在路权开放有限且没找到“正确”应用场景的情况下,许多人认为这是“遥远”的技术,这些产品既无法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也难以显著提升客户体验。
然而,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路权逐步放开以及商业化应用的持续推进,圈内人对无人配送的态度正在悄然转变。也有越来越多的实际案例表明,无人配送设备的资产回报率不断提升,不仅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还大幅提升了人效和客户体验,商业价值逐渐在展现。
以无人快递车为例,这一领域已成为少数增长强劲的赛道之一,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两位数水平。目前,无人快递车已在快递末端配送场景中实现小规模应用,顺丰、通达系、京东物流和邮政等物流行业巨头均已开始广泛部署无人车,将其作为优化末端配送的重要工具。
从实际性能来看,当前主流的无人快递车载重可达500公斤,最大续航里程超过100公里,适用于“网点—驿站/快递员”、分拨中心到网点及驿站等多种运输场景。从综合成本角度看,一辆无人车一年的综合使用成本约为8万元,包括硬件设备和技术服务费用。未来,随着产业链的进一步成熟和规模化商用推进,无人配送车的成本有望持续下降。
根据多个快递网点的反馈,无人快递车的引入不仅显著降低了人力成本,还极大提升了服务的稳定性和配送准时率,这使得它们对快递无人车的兴趣大增。
去年“双11”前夕,罗戈网在杭州市余杭区走访了一家共配中心。这家中心覆盖周边60多个快递驿站和加盟网点,日均揽派量约为14万票,而在大促期间,业务量可激增至20-30万票。
在引入无人快递车之前,该共配中心依赖30辆4米2的大货车进行揽收和配送。然而,随着30多辆菜鸟无人快递车的陆续投入使用,这些车辆主要承担了从共配中心到快递驿站或加盟网点的短驳运输任务。每辆车平均可装载500票快递,一天往返四趟,单日可完成2000票的配送任务。这一过程中无需司机、车辆调度甚至装卸工,简化了操作流程,同时显著提升了包裹流转效率和时效性。
经过测算,使用无人快递车后,每票快递的单票派送成本降低了1-2毛钱。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当前的运营效率,前期对无人车的投入预计两年内即可回本。如今,末端网点对无人快递车的热情日益高涨,这种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与当年自动化分拣设备给行业带来的飞跃如出一辙。
与此同时,无人机也在借“低空经济”的东风快速发展。顺丰作为物流无人机商业化运营的“老大”,不仅在多地开通了常态化低空货运航线,还推出了全球首款无人机快递物流产品。近期,顺丰旗下的丰翼科技正式启动了全国首个空地协同的“丰翼宝安低空智慧物流运营中心”。
这一被外界称为顺丰“新一代物流枢纽”的项目,将无人车、无人机与传统物流业务深度融合,构建起一张“枢纽+网格+末端”的三级物流飞送网络。
具体来看,运营中心的第一层为顺丰速运智慧网点,配备分拣机、皮带机、分拣台等智能设备;第二层为无人机运营展示区,包含无人机指挥调度中心、智慧城市服务中心、多功能会务厅及展示厅等功能区域。楼顶设有无人机起降场,包括起降位和装卸货区,园区还规划了无人机起降区、无人车接驳区以及车辆停放区等多个功能区域。
这种运作模式类似于无人车的“分拨中心—网点”模式,但由于无人机需要专用起降场地,因此需先搭建一个融合分拣与接驳功能的低空枢纽。快件通过无人机空运至低空枢纽,再由无人车运送至顺丰网点;反之,顺丰网点的外发快件也可由无人车接驳至起降场,交由无人机进行空运,从而实现无缝衔接的空地协同运营。
如果顺丰在深圳的这一新型枢纽样板成功打通并形成可复制的经验,未来将在其他地区快速推广,推动规模化发展。而随着规模的扩大,无人机货运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规模化+低成本”的模式一旦跑通,常态化的商业运营便指日可待。
事实上,快递物流行业已在低空领域深耕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从当前的发展态势来看,行业距离实现真正的变革与飞跃或许已经不远了。
快递物流行业一直追求“更快、更高效”。过去十年,自动化分拣设备让货物分拣变快了,末端驿站模式也让派送效率更高了。但现在,行业可能将迎来新的突破——通过“自动化装卸+无人配送”,进一步提升分拣中心和驿站之间的运输效率。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这主要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时效更好。
1) 成本更低。在传统的城配物流中,人力成本占了大头,特别是在末端配送环节,甚至能占到总成本的一半。而无人配送车通过自动化操作减少了对人工的依赖,大幅降低了这部分开支。比如,一辆无人配送车1年的使用成本大约是8万元,而传统面包车或轻卡加上司机的年每年成本要20万元左右。从实际应用来看,无人配送车在快递行业的分拣中心到驿站的场景中已经证明了它的降本效果。
2)效率更高。无人配送车具备全天候运行能力和标准化货箱设计两大优势。它能够24小时不间断作业,大幅提升运力利用率;同时,统一规格的货箱更适配物流集散需求,显著优化运输效率。
3)时效更好。无人车作为新型的运力工具,提高了包裹的流转效率,其高时效的优势也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中得到体现。比如,在生鲜配送中,无人车的应用不仅加快了送货速度,还增加了订单量,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体验。
除了快递行业,无人配送也正在改变传统城配运营商的运作方式。以前,物流公司要考虑车辆资质、司机保险等问题,但无人配送的到来让一切都变了:
路权问题:无人配送需要的路权和传统营运牌照不一样,需要重新规划。
地图采集:无人车需要精确的地图数据支持,所以必须提前完成地图绘制。
特殊保险:无人配送车的保险形式比较特殊,需要考虑无人现场时如何快速处理事故,保证货物安全和车辆维护。
装卸流程变化:过去装卸货由司机完成,现在则需要与无人车无缝衔接,这将推动整个物流流程的变革,改变运营成本和模式。
总的来说,无人配送不仅为快递行业提供了降本新思路,也为城配运输带来了新变革。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未来无人配送将逐步覆盖传统城配市场的主流车型,包括末端三轮车、面包车及微卡轻卡等,满足不同装载量和运输距离的需求。
作者 | 小周伯通
来源 | 物流沙龙
此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物流沙龙立场
“京东服务+”洗衣中央工厂招商、3C上门安装/维修招商
2850 阅读嘉诚国际发布2024年年报:营收13.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05亿元
2634 阅读深圳拟扩大试点物流、环卫功能型无人车运营,加速产业规模化进程(附编制说明等下载)
2594 阅读这家老牌物流巨头被收购,9亿美元交易值不值?
2191 阅读即将年营收超3000亿元、迎来8.66万名新员工,这家物流巨头面临最大风险
1695 阅读京东外卖重点推广39城
1428 阅读京东,为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
1279 阅读普洛斯中国2024年表现稳健强劲,卓越运营助力新经济势能攀升
1212 阅读丰巢与菜鸟破壁合作 菜鸟寄件可选“到柜寄”默认顺丰承运
1110 阅读菜鸟出席世界邮政和快递美洲会议,国际物流服务受全球市场认可
109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