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时间的讨论,欧盟就欧洲供应链法达成一致:今后,众多活跃于全球的公司必须对其整个供应链的可持续性进行监控并遵守相关规定。这对企业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现在,它们必须从供应商那里获得合同保证并提供证明——对于复杂的工业产品来说,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来自第三国的供应商无法完成这项任务。如果不遵守规定,可能会被处以高达全球营业额5%的罚款,并被排除在公共合同之外。
该协议远远超出了德国《供应链法案》的范围(相关链接:德国《供应链法》即将出台,对中国企业有何影响?)。虽然欧洲的解决方案要好于国家的解决方案,但计划中的法规却超出了标准。这是一个贸易壁垒,也是一个官僚主义的产物,将损害欧洲公司的竞争力。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政府正在采取不同的做法,努力通过产业政策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这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面临的问题,而欧洲公司的初级产品正是来自这些国家。这些国家不准备满足新法律的要求。许多欧洲公司将不得不从这些国家撤出,从而对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联邦统计局的数据也表明了这一点。例如,2023年前十个月,德国从柬埔寨进口的服装按名义价值计算比上一年下降了10%以上。从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进口的服装甚至下降了近 20%——这初步表明了《德国供应链法案》的潜在负面影响。更严格的欧洲规则只会加剧这种情况。
与企业代表一样,工会政治家们也曾多次批评该法律。例如,他们担心该法会给企业带来过多的官僚主义,从而使其与不受规则影响的第三国企业相比处于竞争劣势。协议达成后,雇主协会主席 Rainer Dulger表示:“结果是一个草率而拙劣的妥协。”他呼吁德国拒绝该妥协方案,并称欧洲即将出现一个“官僚主义怪物”。
《德国供应链法案》目前适用于员工人数超过3000人的公司。据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BMZ称,约有900家公司受到影响。从2024年起,该法案将适用于员工人数超过1000人的公司。即使根据德国的要求,受影响的公司也必须分析,这样是衡量他们从一些侵犯人权的动作中获利的风险有多大。法律规定,如果有证据表明存在侵犯人权的行为,企业必须采取措施“避免、禁止或尽量减少侵犯人权的程度”。
关税245%时代自救指南:华强北极限交付、比亚迪出海、京东2000亿支持出口转内销、云途加收报关费、燕文预收关税保证金……
1446 阅读带你深度解析3种供应链库存控制策略:VOI、VMI、JMI,你都了解吗?
1159 阅读送外卖和送快递,物流兄弟怎么选?
942 阅读京东物流酒水仓正式运营
999 阅读顺丰控股等成立供应链管理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
877 阅读骨灰级物流人分享的库存品位分析
856 阅读快运网点蜕变:做云仓、盈利大增、冲刺亿元营收
841 阅读普洛斯中国发布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新经济引擎 高质量发展
820 阅读三大空运巨头宣布推出全球货运联合业务
784 阅读中国电商海外“破圈”,菜鸟海外仓“绿通”助力跨境商家突破第二增长曲线
725 阅读